世界格局 中美欧合作对抗
https://www.gavi.org/news/media-room/172-countries-multiple-candidate-vaccines-engaged-covid-19-vaccine-global-access
现在的世界格局其实在这个疫苗合作联盟里就看得出来
瑞典等欧洲国家虽然政治上反对中国,但是在健康问题上还是打算全球合作,包括中国
瑞典人欧洲人被逼和中国合作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国不合作只顾自己抢资源
挪威也是这个态度
特朗普政府退出这类合作,但是美国公司,中国政府,中国公司是参加这类合作的
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半导体通信等敏感行业会被美国技术封锁,但是在医疗,健康,新能源,全球变暖等行业会和除美国之外的发达国家合作,有技术进步
政治宣传和动员是最便宜和一些国家政治家爱用的策略,但是不足以实现长期的目标,后者需要的是切身利益的合理稳定分配,不靠运动而是妥协和逐步演进,这在欧洲发达国家的政治中更多见
川普不参与国际合作就是找一两个转移责任和注意力,另外搞单边主义。退出who也是,名义上是要谴责中国,但是当时的主要目的是转移责任和注意力。我当时也说了,应该先专心弄病毒,稳定了再搞中国。他退出了who并不能给中国压力反而给了中国机会。另外转移责任和注意力也导致美国国内的防疫有问题。
并不觉得中国会真心参与国际合作,而是以最小成本参与国际合作为名获取最大的技术经济利益。美国退出正好给了中国这个机会,只要做做口罩疫苗就能减少欧洲给的压力了
这个是想象中的政治动员效果无穷好的情况,现实是切身利益,他这么干的效果并不好。瑞典往中国买医疗设备,联合国通过新冠多边和平主义决议只有美国以色列反对,联合国决定不制裁伊朗只有美国反对,就看得出来了
可能川普比奥巴马好,但是这不是我说的问题所在,我说的是川普的一系列单边主义的政策现在的效果和未来要改进的空间
不能因为接受川普就接受他的一切,他现在干的事特别是单边主义都是在帮中国
他给中国的压力+团结欧洲是更好的策略,而他的单边主义给中国压力注定是要失败的
Q: 多邊是偽命題,只要有利益,看到以前沒看到的,大家就團結了。現在的德國也轉向了
A: 但是反共不是切身利益,健康和气候是切身利益。美国给反共,抢疫苗,中国承诺给健康和气候合作,就肯定会继续给中国空间
瑞典早就转向了不还是跟中国合作嘛
who也是,是美国的谴责和道德感召力量大,还是瑞典挪威留在who里加强合作避免被抢疫苗力量大?
Q: 強疫苗怎麼定義的?不是還沒有呢嗎?
A:美国现在疫苗上搞单边主义靠国家大钱多抢了十几亿只疫苗,欧洲不满只能靠团结欧盟和who来做了
你看欧洲的新闻,美国已经出钱定了十来亿只疫苗了,包括欧洲公司的,欧洲国家只勉强定下两亿只,发展中国家只能靠中国和俄罗斯
所以欧盟最近团结起来预订,瑞典让挪威加入,还有who里这个合作也是瑞典挪威推动的
Q: 啊?美國不該訂疫苗?歐洲額可以訂啊
欧盟联合起来才有了和美国平等议价抢疫苗的能力
之前欧洲的国家单独去订都订不到
国际合作和经济政策都是,美国是利用自己市场大人口多的优势出单边政策还是把自己放在平等互利的位置上合作?
理解这个问题才能理解为什么美国以前推的动单边主义,但是现在推不动,欧盟跟美国的核心矛盾,以及为什么成了中国的机会
不是政治动员里以为的欧盟跟美国是天然的盟友,其实矛盾积累了很多年了,核心就是美国的技术经济垄断和单边主义。现在的气候,新冠只是最明显的表现,以前打压空客,欧洲半导体,阿尔斯通,欧洲一直就不满,所以欧盟也一直想要对抗美国的技术和议价垄断。现在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不足以推行单边主义和垄断了,欧洲想要发展出更多的技术突破和空客。
当然健康和气候欧洲也觉得美国靠不住要靠自己对抗美国
如果华盛顿认识不到这一点,还是觉得自己道德感召退出一下who 就能起作用,而不是拿出平等互利和实际利益出来,现在的单边主义政策封锁中国就注定失败
Q: 宣傳也是對內宣傳和動員吧,比如說他聲稱who被控製了。我不覺得川普是啥好的leader也不覺得他是好人,但是不是說他的每一個政策和行動都是有問題的錯誤的。我覺得他們也沒期待歐洲跟緊吧,人家憑啥為你付出代價,真正導致中國被封鎖的是中國自己
A: 但是新冠和who合作上有问题。说他不是好leader和不是每个政策都错没问题,但是不影响说他对who和健康合作有问题。如果认识到华盛顿的这些对抗中国的政策都是喊喊口号没啥实际使用,那就是对的
中国的现有政策导致中国被封锁,在华盛顿只喊口号且对抗欧洲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生的
中国的现有政策在华盛顿现有单边主义政策下,是有非常大的生存空间的
中国政府也不是傻子,他对抗华盛顿的同时,也在拉拢美国公司和欧洲等发达国家
只有在美国放弃单边主义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互利合作的情况下,中国才会导致自己被封锁
当然,真是这样的话,中国可能就改变现有政策服软了
对内动员的结果是对外帮了中国,对内导致新冠控制不力,如果只在意美国短期动员效果,算是ok的政策;如果在意美国民众利益,遏制中国效果,世界长期利益,这个政策就很糟。毕竟当时这个政策的支持者是说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国
Q: 你在歐洲自然接觸到不同的看法和信息, 你的信息讓我看到另一種來自歐洲的看法,但是這只是一種看法,和我的亞洲視角就很不一樣。你去台灣問問他們會怎麼看問題。再去日本問問。
A: 亚洲的看法和美国类似,因为亚洲是受到美国影响大而且决定遵守美国制定的规则的
美国制定的规则在二战后的几十年基本是没问题的
欧洲的看法和美国不同的重要点是欧洲会按着他们的看法采取和中国的合作
且不说欧洲的看法对还是美国的看法对
假设美国的观点对,但是不理解欧洲的看法的态度不同,只搞内部宣传,单方面推不动对中国的封锁但是其实推不动这个事,就是问题所在
Q: 歐洲都是綏靖的。只有受共產主義害的捷克這樣的國家挺身而出
A: 欧洲会不会对抗是另外一个问题,我待会说。也不能否定假象着我退出who就能加速中共灭亡但是其实帮了中国吧
你看愿意对抗中国的,包括瑞典挪威,也开始在who里和中国合作了。
Q: 中國在奧巴馬時期,和在川普時期,那個時期過得舒服?
A: 川普时期中国过的不是很舒服,但是中国的生存空间变得更大了,压制国内批评声音和地区变得更强了。
川普是表面上对抗中国,其实帮了中国
复杂有外部性的问题是要考虑连锁反应的。很多政策第一反应直接有效在道德制高点的,考虑了别人的反应下的连锁反应往往很差。包括新冠的政策等,包括疫苗应该抢还是合作分配的稳日
纽约最多的传染源是意大利,瑞典最大的传染源是美国,这些问题都不是凭直觉直接上抢疫苗就行的
所以不能只看自己要知道别人的反应
川普的政策,包括退出who和抢疫苗,第一反应都是没问题的
但是连锁反应其实效果很差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单方面给中国施压看起来在道德制高点
但是连锁反应是中国对内更强硬等一系列中国民主派空间被压缩
这是中国知道欧美不团结的连锁反应的一环
欧洲不出力是既定现实,一方面是欧洲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和平靠的是妥协和商量,所以他们倾向于采用这类方式处理问题,另一方面国家小,如果瑞典挪威有美国中国那么大政策和考虑会有不一样
我关注的问题是美国特朗普政府这样的直率对抗的政策,以及更general 的说美国内部靠利益冲突对抗制衡的政治结构,在变化快有外部性的现在社会,是不是仍然work,有多大的改进空间
也就是说靠权力冲突制衡的政策在新冠等快速发展的问题下是不是及时
还有美国对外政策在美国的实力和影响力下降的情况下是不是仍然是最终效果和美国的直接推动一致(这在美国一极的前提下是没问题);还是由于其他相近的实力的反应,最终效果和直接推动相反,需要理解到这一点才能改进
这些问题在二战后几十年内,疾病发展慢,美国一极的前提下,都不是问题。但是现在必须思考,而且新冠以来中国形势等都表现事情和所需政治体制并不像以前那么直接简单
这么说吧,对于新冠和中国这类复杂问题有四种策略,1. 团结积蓄足够力量对抗干涉 2. 等待团结足够力量再对抗 3. 没有团结积蓄足够力量对抗 4. 放任
效果是1>2>3>4
特朗普是转向了,他是转向3还是1说不清楚
但是现在美国政策的问题是很多人没有区分1和3
因为二战后美国一极时1和3没有区别
美国自己的力量就足够了
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很不一样了
Q:特郎普政策已經變好了啊,還能求全責備嗎?
A: 没有期待最优,但是有明显改进空间时还是应该正确认识和改进
新冠初期美国政策如此,美国对华对欧政策也如此
不能因为不能找到最优政策或达成共识就对明显错误的认识和可以改进的地方视而不见
其实社会的进步不是找到确定的最优,而是逐步认识和改进错误
以为马克思主义找到最优制度犯了大错误,对利益冲突和制衡制度足够解决问题的信仰也有这种错误,特别是在发展快情况变化快的现代世界里。需要更多的事前利益分配设计而不能只靠利益冲突制衡
Q: 我覺得最優策略不是想出來的
是做出來的,探索出來的
現實太複雜了
這些抽象的最優都是意淫
A: 探索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错误和改进,就像大家都在新冠发展的过程中改进探索,以及比较依赖利益冲突和利益分配设计的优劣一样
危险的是有一个事前确定的目标,或者利益关系绑定了一个目标,而放弃了行动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
我担心的不是各国没有事前找到最优策略,这个本来就很难说,而是由于非理性和利益锁定放弃了改进
Q: 我沒那麼擔心細節,只要大方向對了就OK
A: 个人当然可以这么想,这是个人的选择。只是特朗普的政策,不区分1和3是会导致美国新冠多死人和中国政府更胆大的压制国内民众,另外也放弃了真正对中国政府施压的机会
欧洲和奥巴马过去的政策是错的是没问题的,但是不代表特郎普转到3的问题不大。华盛顿换一个政策,和欧洲合作,政策转向1,或者至少转向2,都是改进的空间
奥巴马继续在华盛顿,会留在4的概率是很小的,用奥巴马过去的问题来justify特郎普的政策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Q: 你這些因果關係都不成立吧
A: 当然思考和推理都不是100%确定的,但是不是100%确定不影响这是不被利益和非理性绑架的思考,这样的思考是有益的,希望逐渐了解事实和真相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是更靠近真相的
跟新冠初期我对特郎普对抗中国和退出who对美国国内防疫的影响的判断类似,事后也看得到是一致的,虽然可能永远无法证明不是因果关系,但是至少不是不一致的
其实特郎普这些政策不仅影响美国民众的生命,也影响欧洲和其他国家民众的生命。瑞典的最大感染源是美国,很多国家甚至连欧洲都拿不到疫苗,都是有影响的。
反过来欧洲和拉美控制不好也会影响美国民众的生命,比如纽约最多感染来自意大利
在有externality的情况下,合作带来更大收益,各自为战是有问题且有很大改进空间的,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只是特郎普政府为了短期国内目标 选举,放弃了长远的美国人,欧洲人,中国人的利益
再怎么否定也不能否定新冠情况下美国和欧洲合作是对美国和欧洲都有好处的这个问题,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抢疫苗是属于在有externality下socially suboptimal的
Q: 欧洲不出力还讲啥合作
A: 这是用假设欧洲不肯合作来justify美国的单边主义,但是其实不是事实。但看疫苗和新冠问题就很明显了,欧洲是想和美国合作的,但是特郎普政府只喜欢推行单边主义显示他的力量,对可以改进的政策没有兴趣。
对于遏制中国来说,欧洲愿不愿意合作,不同人有不同看法。但是特郎普政府只喜欢搞单边主义没有意识到现在和二战后一样了,这个是从新冠问题里就看得出来了。在这个前提下,欧美不合作,中国获得空间已经是确定的了,欧洲想不想合作遏制中国,瑞典挪威的态度在欧洲能不能占上风,都没办法改变了。只有美国放弃单边主义,欧美合作和遏制中国才有希望
Q: 德国自己都被自己民众逼的转向了,根本不需要trump,中国在逼欧洲转向强硬
A: 这就是我说的欧洲和美国左派认识到了现在的中国,也会转向,奥巴马和欧洲,放在现在,也不是4
但是问题是,这个够不够,特别是在气候和健康要和中国合作的情况下,够不够完全的改变德国和欧洲,让瑞典挪威的态度在欧洲占上风
如果中国是傻子,拿对待国内的态度对欧洲和美国企业,像俄罗斯那样,不管欧美合不合作都会逼得德国转向欧洲强硬派占上风,那没问题。中国逼就够了,美国合作不合作无所谓,不改变大趋势
但是中国政府不是傻子,他对国内紧,但是对欧洲和美国企业都是给他们需要的东西的,给微软和甲骨文合作挣钱的机会,给欧洲气候和新冠的承诺。美国企业为了钱,欧洲为了气候和新冠,在华盛顿单边主义的前提下,就会给中国更大空间
所以中国政府不傻的前提下,华盛顿傻不傻就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的空间影响很大了
Q: 未必吧,为啥搞蒙古?这不是傻?
一个组织的傻不是因为这里的人傻,是因为制度僵化
A: 中国政府有傻的部分也有不傻的部分。制度里僵化有问题冒险的部分在,但是也有一部分是不傻的会分析的。关键是不傻会分析的精力用在哪里。
搞蒙古确实是傻的僵化的部分在搞,但是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把不傻会分析的精力用在了欧洲美国香港上了,蒙古他们没有很在意,或者觉得出了问题也压得住,愿意冒这个险,或者觉得风险不大。
你看他们对美国和欧洲的态度就知道他们不会在这些问题上放任和冒险。嚷着要同等制裁美国公司也没真的制裁,嚷着要搞瑞典挪威也没搞。
共产党里愚蠢僵化的部分导致全面对抗国内各个地区还有欧美,然后亡党的概率不是没有,但是很低,不能寄希望在这里。另外,如果寄希望在共产党同时对抗欧美,欧美团结,美国放弃单边主义,也有更大帮助了。
Q: 你们对话信息海量 能把这整理出来出版就好了
A: 可以写paper或者column啥的,哈哈,群里讨论的很多东西我都存下来的。我一直在琢磨怎么刻划出political instutuions的效率。一个是美式的靠利益冲突来推动政策变化,靠事后check and balance来控制利益冲突纠正错误政策,这个制度的优势是不用依赖群体的利益一致和altrism,对移民国家很好,在check和纠正相对事情发展较快时(事情发展较慢或者利益冲突各方的check能力相差不大时)效果很好,但是新冠,全球变暖等事情发展快速和穷人check的power低时,check和纠正的速度慢了,造成的损害不能逆时,就会有比较大的效率损失。
还有一种是靠事前的较平等的利益分配格局,教育,altruism等,增加不同人群利益不一致时可以妥协和达成共识的概率,减少不同政策对不同人群的伤害,不靠利益冲突来推动政策严谨。有点像北欧对于全球变暖靠教育和社会不同利益群体让利来实现。缺点是比较慢,需要培养人群里的altruism,优点是有事情发展快速时不依赖利益冲突和事后纠正,而是事前或者事情刚发生更快的达成一致解决,在世界发展变化越来越快的情况下有优势。
Comments
Post a Comment